通达信专业版破解版|通达信专业版破解版Level2破解mpv

薇娅背后的隐秘税筹江湖 我国税制或发生重大改变

[复制链接]
明年经济形势更严峻 经济学家多角度勾勒明年中国经济发展路线图
【研究员】:wh

新冠疫情打击最大的是需求,消费、投资、生活性服务业、个体工商户都受疫情影响比较大。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整体经济恢复的不错,但受疫情打击比较大的部分,恢复较为偏软。比如说,直到今年的第三季度,消费、投资的两年平均增长率分别是3.9%和3.8%,明显低于潜在的消费和投资增长。


【博览财经特稿】2021年已接近尾声,新的一年,中国经济面临哪些压力,又存在怎样的机遇?日前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2022年中国经济发展大计。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新发展格局全面布局的一年。为全面理解明年中国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区域政策、民生政策、资本市场走向等问题,观察者网专访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前副所长丁一凡、深圳市大湾区金融研究院院长向松祚。

观察者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三重压力”: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能否展开分析一下这“三重压力”?

“供给冲击”在国际上有三大表现:第一,供应链中断;第二,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飙升;第三,缺工缺芯缺柜造成供给短缺。国内供给冲击的突出表现是煤电矛盾,事实上中国既不缺煤也不缺电,但今年下半年大家看到的是又缺电又缺煤,这是不缺产能缺生产意愿。所以,“供给冲击”一方面受到西方国家宏观政策外溢效应的影响,对我国产生输入型通胀压力;另一方面,中国的煤电矛盾,是我国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转型过程各项改革举措不配套形成的供给冲击。

1639982922942156.jpg

“供给冲击”是因为我们原来在供给方向的改革,现在还有一些瓶颈,没有那么快实现增长。“预期减弱”则是指,大家的投资意愿和方向没有那么明显。预期减弱你是能感觉到的,比如说,你现在做个调查问卷,不会有那么多人回答你说明年会有投资高潮,我要拼命投资。

向松祚:我认为这“三重压力”是最高决策层对中国经济非常务实的判断,这一判断也是我们未来制定一切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因此应对此进行深入分析。

造成这种情况的第一个原因毫无疑问是疫情冲击。疫情冲击之下,我们可以看到餐饮、娱乐、体育、旅游、运输等行业的需求都受到很大影响。

第三个造成“需求收缩”的原因是,过去我们的房地产增长太快,很多居民家庭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由于买房的负担太沉重,所以收入用来消费的空间确实很小了。

“供给冲击”首先也是受疫情影响,因为疫情不仅对中国国内的产业链、供应链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对国际的产业链、供应链影响更大,这自然会影响到中国整个生产的平稳运行。

“供给冲击”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美国针对中国高科技企业的一些制裁、打压、出口管控等等。客观上,对很多企业包括上下游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1639982943713204.jpg

一是金融风险,尤其是债务风险。大量企业利用高额负债进行资产盲目扩张,像海航集团,恒大集团就是典型例子。企业大肆借债,依靠高杠杆盲目扩张,最终的金融风险却是由整个金融体系和社会承担,对整体经济金融的稳定健康发展危害极大。这个教训是非常沉痛深刻的。因此,金融监管必须深刻反思,一个企业为何能够借这么多钱?我国金融发展模式和金融监管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三是要高度重视并切实想办法解决虚假就业或者非生产性就业的问题,这是我国经济面临的深层次重大问题。所谓虚假就业或非生产性就业是指,表面上看就业了,有工作、有工资,但实际上这种工作并不真正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并不真正创造财富和社会价值。

今天,我国各种虚假就业或非生产性就业日益增长,越来越多大学毕业生研究生热衷于考公务员。一些政府部门人浮于事,叠床架屋,新的政府部门不断增加,各种半政府机构不断涌现,吃财政饭的机构和人员越来越多。这类问题需要被重视和解决。

观察者网:面对“三重压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的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这个“稳”字的定调,对明年经济来说意味着什么?能否展望一下2022中国经济?

全球有两个经济引擎,一个是美国,一个是中国。今年美国靠超大规模的刺激,需求很强劲,但是它和全球一些主要国家的供给跟不上,因此带动了中国出口强劲增长,前11个月中国的出口增长率是22%。而明年,当美国和欧洲的通胀率扶摇上升的时候,它们一定会采取紧缩政策,因此明年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外需,可能会趋于减速。所以我们要靠内需来顶住,而内需的核心问题就是消费和投资。

对于财政政策来讲,要更加注重效能、更加注重精准,要保持财政支出的强度等等。今年,由于中国靠内生动力走的不错,因此财政政策没有提供非常强有力的支持,比如说,专项债就没有按照预期进度发放,而明年不管是对专项债,还是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包括地方的转移支付、新的减税降费政策、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等等,财政都会提供非常有利的支撑。

另外,会议还强调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协调联动,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要有机结合。因此,明年中国经济保持在合理区间没有任何问题,我们对明年的预期应该很有信心。

由于去年的GDP增长只有2.3%,所以今年GDP会有一个比较好的增长,我觉得应该在8%左右,但明年就不可能这么快了。我认为,明年GDP增长应该在6%左右,因为我们明年要完成的一些事情会带动投资增长。

基于会议对中国经济“三重压力”的客观判断,我们可以看出明年的经济应该比今年困难,形势更加严峻。今年三季度GDP的增速是4.9%,现在很多人预测,四季度可能比三季度还要低,明年也许比今年整体的情况还要低,也就是经济持续下行的压力会加大。

观察者网:我们该如何解读会议提出的“政策发力适当靠前”?

所以,“政策发力适当靠前”就是指,在美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宏观政策外溢效应还没发生的情况下,我们就要有一些预防措施。

丁一凡:“政策发力适当靠前”就是指,我们决策者的政策制定要有一定的前瞻性,事先想到后果。如果前瞻性不够,事情来了再突然想发力,就会有点手忙脚乱。比如说,央行决定于12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元。这就是政策走在前面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在还没有明显地需要刺激需求时,就已经在做出行动了。

观察者网:会议提出,要为资本设置“红绿灯”,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防止资本野蛮生长。对此,您怎么看?您觉得哪些状况属于资本的“野蛮生长”?这个“红绿灯”又应该怎么设置?

资本逐利是它的天性,不可能改变。但我们中国的历史文化强调,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公平竞争。你可以爱财,但不能追求垄断,追逐市场的支配性地位,最终导致不公平竞争的结果,这样是肯定要“开红灯”的。资本有时候对反垄断不太能接受,但我觉得,从公平竞争的角度,从完善我们公平竞争环境的角度出发,资本是可以理解的。

所谓外部性就是说,我跟你签合同,把东西卖给你,这是我们两个的市场交易。而我生产过程中对第三方,比如说大气、环境、资源等产生的破坏,跟你我没关系,而是跟第三方有关系。而第三方又没有付我钱让我治理污染,那我凭什么要治理?在这种情况下,要是没有法律强制,资本一般不会愿意为绿色发展付钱。

这三个方面都是资本应该做到的“自律”。而“绿灯”就是对资本设置的鼓励和支持,比如资本要创新,肯定是要支持的。资本发展会创造就业,肯定也要鼓励其发展的。即使是再小的资本,小到了个体工商户,那也是至少养一家人,这就社会就是贡献。

所以,我们不仅要约束资本,也要约束政府、约束社会,共同营造一个有效的市场、有为政府和有爱的社会。三位一体,和谐发力。

丁一凡:资本野蛮生长就是指在无序扩张下,形成一个巨大的垄断网络,无序扩张最终会造成系统性风险,而这个风险最终是国家和政府来承担。因此,资本的野蛮生长是不被国家和政府允许的,中国不允许,美国、欧洲也都不允许。

利益集团政治就是说,要是没人给你出钱,你就别想竞选,别想成功。你要想竞选成功,那谁给你钱你就要支持谁,所以他们没办法动这些巨头。

第一,严厉惩处各种违法非法违规经营行为。

第三,严厉打击官商勾结,权钱交易行为。

第五,严厉打击各种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盗取他人知识产权,坑蒙拐骗行为。

观察者网: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阐述财政政策时指出要“保持适度支出强度”,而今年改变为 “要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同时,今年还提到了“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等等,对于今年财政政策的重点,您有何观察?明年会不会是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的大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说明了财政政策的紧迫性。

我认为明年的财政政策是有空间的,特别是在我们整体的负债率不是很高的情况下。虽然有空间,但是效果可能没有那么理想。一方面,我们的财政在有空间的情况下也不能大规模地搞财政赤字,另一方面,经济学也一再证明,政府投资对经济拉动的效应是有限的。尤其是,这些年来,中国政府投资在整个投资里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

所以,明年可以肯定是一个基础设施投资的重要的年份,也可以讲是一个“大年”。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政府投资可以撑起整个经济的增长,可以稳住整个的经济增长,它所起的作用重要但有限。

1639982995156165.jpg

向松祚:无论是从M2(广义货币供应量)还是从社会融资总量的增速来看,这些年我们的货币政策总体是比较宽松的,至少不能说是一个趋紧的货币政策。

也就是说,货币政策要与产业政策结合起来,让信贷资金能够流入到我们希望鼓励、支持的行业里去,而不是搞货币政策的全面普遍宽松。以房地产信贷政策为例,虽然降准,但是对于大多数高负债的房地产企业来说,它们已经没有能力再获得信贷。

观察者网:这次会议在区域政策领域强调,要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和协调性,促进东、中、西和东北地区协调发展。这是否意味着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将迎来重大政策利好?

丁一凡:中央连续好几个5年计划都在想办法帮助东北振兴,但近年来东北经济并没有很大起色,所以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政策问题。

我觉得东北首先要解决治安问题、扫黑除恶问题、贪污腐败问题,在此基础上再出台一些鼓励政策,把人才吸引过去,或者把当地流失的人才吸引回去。

张燕生:我认为,“保就业”的核心是就业优先。新冠疫情打击最大的是需求、生活性服务业和个体工商户。这三个方面都和就业直接相关,所以我认为“就业优先”首先就是要解决这些受疫情打击最大的弱势行业、弱势人群、弱势领域的困难。

第三,要解决好农民工、外出务工人员的就业问题。这是被新冠疫情打击最大的部分,下降了六七百万人。他们最大的问题是,劳动技能不适应未来数字化、绿色化、服务化的社会。所以,我认为职业教育、技术培训、终身教育对解决这种结构性失业特别有效。

1639983009344326.jpg

向松祚:契约精神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和本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社会重契约、守信用的品德有很大提升,但是总体而言,契约精神依然比较缺乏,对知识产权不够尊重,恶意拖欠,蓄意盗取他人知识产权,蓄意或者内外勾结逃废债行为时有发生。

观察者网: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意味着什么?是否会出现新股大规模上市?

观察者网:会议提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初级产品供给保障。初级产品及其供给保障,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有多大的重要性?

我们国家人多地少,在农业上还是比较劣势的,只有靠科技进步,靠经济制度的改革来解决;而像铁矿石、石油这些东西就必须要两面下注以对冲风险。

丁一凡:这是一个跟国际市场接轨的问题。其实我们自己的初级产品已经无法满足我们自己的需求了,比如说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初级产品是石油,我们的石油百分之六七十都是进口。现在我们正在努力保证像石油、铜矿石、铁矿石等初级产品的供给,比如说我们在建设自己的期货市场,像棉花市场、小麦市场、大豆市场、煤炭市场、石油市场等等。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初级产品进口国,按道理,我们有能力让自己国内的初级产品市场越来越大,最终变成以人民币为定价的市场。美国当年就是这样,最开始初级市场也不在美国,在英国欧洲这些国家。美国崛起的时候,就在纽约、芝加哥慢慢培养自己的市场,慢慢以美元定价,最后美国成了全球范围内最大的市场,美元是最大的定价货币。

这是一步一步做成的,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中国是最大的初级产品用户,最大的进口商,我们就要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不断把本国市场做成全球最稳定、最大的市场,那时候我们初级产品的供应才能稳定。(来源:观察者网 采访:王慧)




catbg01.gif 政经观察
catbg02.gif



疫情下的无奈选择 中美货币政策差异背后的窘困
【研究员】:wh

如果美联储一拖再拖慢悠悠地加息,这会给中国创造不少恢复经济的时间——这种可能性也是最大的。如果美联储确认美国经济复苏是由于疫情的原因而只是暂时的,或者疫情趁冬季再度席卷美国。那么美联储加息将会被搁置,这无异于让中国的货币政策扫除了最大的祸患,也正好与中国当前的经济政策一致。


【博览财经特稿】开宗明义:一切顺利,二者的差异会随着疫情的消退全球供应链的修复而得到改善;一旦再变,明年就是中国的机遇年!

美国推进加息的窘困一方面在于无法评估疫情对通胀和就业的影响到底是不是暂时的,及奥密克戎的出现会不会再次冲击美国经济,另一方面在加息对超过100%负债的美国政府影响几何。

“稳”是当前中国经济的主基调

12月6日,央行降准也提到“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稳字当头……”。

首先,不能幻想中国的货币政策会全面宽松。降准就是向市场表明一个信号,引导市场预期:坚持稳字当头,不搞大水漫灌,兼顾内外平衡。

一是,一降息市场的钱就会真的多。到时候老百姓的钱除了日常消费,不又回到了股市和房地产市场,进一步刺激泡沫?

说白了,当前我们既不会有过激的刺激政策更不会玩加息。

疫情的出现导致全球供应链中断,经济受挫,消费低迷,全球经济都被绊了一跤。之前中国的经济发展靠信贷刺激下的房地产,靠高能耗的工业,当前走不通了。必须要挤一挤泡沫,去一去杠杆(减少负债),降低经济发展对于高污染高能耗工业的依赖。这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依靠房地产对信贷刺激的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要变。2019年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强调“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的政策基调。

1639983637888287.jpg

要知道中国已经向全世界做出了庄严的承诺:2030 年碳达峰、2060 年碳中和。前一段时间的拉闸限电,期货市场打压动力煤等都是降低了高耗能产业的用电占比和市场的过度投机。

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前有狼后有“顾”

要知道,美联储能不能加息取决于消费是否复苏,就业是否复苏,通胀是否达到预期。如果以上三项都满足了,那就加息。这是法定目标必须要操作的事情。

1639983660522118.jpg

1639983669847433.jpg

此外,美国每天依然有上万人确诊感染新冠肺炎,而疫苗的接种情况也不容乐观:美国新冠肺炎疫苗单月接种量从今年4月到10月呈断崖式增长。奥密克戎的出现,更加深了美联储对于“疫情会不会卷土重来”的疑虑。

最后,美国政治局势也拖住了美联储的加息步伐。前段时间的撒钱行为进一步推高政府债务,其政府债务与GDP的比重已经远远超过100%,加息收紧裤腰带的行为不利于政府处置债务。至少在拜登中期选举前,美国政府是不希望美联储提前大幅度的加息。

现如今,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是前有狼后有“顾”——高通胀迫使美联储必须尽快加息,但疫情让美联储摸不清此刻的繁荣是不是假的,如果刚一加息疫情又来了可咋办,经济会不会直接崩盘。

美联储怕变,中国则恨不得赶紧变!如果美联储加快推进加息进程,那么中国将面临资本疯狂外流,外储压力巨大。

可是一旦收紧了裤腰带,楼市的下行压力就会更大,银行烂账……这是中国最不希望看到的。

那么美联储加息将会被搁置,这无异于让中国的货币政策扫除了最大的祸患,也正好与中国当前的经济政策一致。这口气有可能会成为中国的机遇之年。

其次,也给了中国高新尖产业更多的时间和金钱搞研发搞生产。被人卡住脖子的芯片、碳减排的企业、新能源等等都会在政策资金的扶持下逐步提高。

1639984077162213.jpg

基本在市场的预期中,人民银行开启了今年内的第二次全面降准。降准后加权平均法定存准率为8.5%,释放基础货币大约1.2万亿元,由此派生广义货币大约5万多亿元。

降准给货币市场注入一支强心剂 信用市场却继续暴雷

虽然降准给货币市场注入了一支强心剂,但信用市场却在继续暴雷。继恒大宣布无法偿还到期的美元债券而实质性违约后,阳光100今天也进入了违约的行列……经历了一场债务大清洗运动后,信用违约终于呈现出多米诺骨牌连锁反应之势。防风险攻坚战的主动拆雷似乎触碰到了不可控的引线。

阳光100违约事件:公司发行并于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上市的10.50%的优先票据的所有未偿还本金以及任何应计但未付利息于12月5日到期,公司无法偿还该等票据的本金及应计但未付利息。

毫不客气的说,如果用工业时代甚至是农业时代的静态、线性思维来治理金融——一个动态的不确定的复杂系统,最终的结果很可能不是治理好风险,而是造成信用生态不可逆的伤害。因为资产负债表不是现金流量表,一旦出现危机,短期内无法完全修复。

尤其是意识到,最近的政策冲击几乎已经使海外金融市场的融资功能丧失,这很明显与我们构建国内国外相互促进的双循环格局不匹配。要知道,在实体经济融资尤其是新兴数字科技企业的培育上,海外资本的支持起到了主要的作用(中国几乎所有的数字独角兽是海外资本市场培育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本次降准是“被动的”,被动之处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1639984109623343.jpg

第三,以降低房地产企业微观杠杆率的防风险攻坚战,进入到了复杂严峻的阶段,恒大和诸多企业相继开始实质性违约,引起的后果充满不确定性。一头灰犀牛狂奔而来,而看不见的诸多黑天鹅还不知藏在何处。降准保护的是银行头寸,这是政策层面对不确定性加大的本能反应。

当降准置换MLF的时候,也出现了与欧美等国不一样的现象,那就是“缩表式宽松”。即央行资产负债表缩表,但货币政策效果却是宽松的。这是因为被锁定的存款准备金释放出来,归还到期的MLF,央行资产负债表资产端的“再贷款”减少,对应着负债端也减少,但结构发生了变化:总的存款准备金虽然减少了(归还到期的MLF),但由于强制的法定存准率降低,银行可自由使用的头寸反而增加了。另外,MLF融来的准备金是有高成本的,存准则没有贷款成本的问题。

第二次降准确认了中国货币政策接下来的方向,这却与美国为首的其他国家的货币政策发生错位。当前美国已经减少债券购买,并开始讨论缩表及加息的时候,中国却在边际上开始放松。这样的做法实际上也是被动的,因为当货币外循环通过美元外汇占款创造基础货币的渠道收紧的时候,中国必须依靠自己的内循环系统来释放基础货币以补充流动性缺口。虽然当货币外循环收紧的时候,可能总体上感觉仍然并不差钱,但在关键的时间节点及某些信用等级低的小金融机构,却会首先感受到外部潮水退去的压力和风险。降准可以让货币内循环保持宽松,以补充货币外循环收紧带来的货币供给缺口,这是当前中国与美国及其他国家货币政策错位的基本逻辑。这个错位将引发国内风险资产价格发生重大的变化。

当前可能存在一个误区,认为机构发生的仅是“流动性危机”或现金流危机,问题就不大,毕竟通过资金拆借或处置资产就能解决。但这个观点的错误之处是,只是站在单个微观个体角度去考虑,没有认识到金融机构的风险外溢和集聚效应,这是金融体系与其它产业不同的地方。由于市场预期将所有的金融机构绑定在一起,当一家金融机构出现流动性危机的时候,其它金融机构会面临相似的违约甚至是挤兑风险。

二是资产重估效应,或债务紧缩效应。当处于流动性危机中的机构开始抛售资产变现的时候,集中的抛售会引发资产的市场价格大跌,这会导致资产负债表的公允价值重估,资产端出现减记。如果在二级市场触发平仓和其它风控临界值,可能会引起进一步的集中抛售,从而引发进一步的资产价格大跌。这个过程是正反馈的,相互强化恶性循环的。最终,就不再是单个机构的现金流量表危机,而是整个行业甚至市场的资产负债表危机。

风险资产估值修复尚需时日,政策层应重建海外金融市场融资功能

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在无序扩张的资本整顿,教培行业政策突变和房地产企业债务风险的多重冲击下,风险资产处于一个大幅波动的状态。多个城市房价连续下滑,有些甚至是大跌;股市市场尤其是中概股几乎都拦腰斩,港股也是处于一个熊市状态。A股虽然指数保持稳定,但行情分化很严重,很多股票价格实际上处于3000点以下的位置。可以说,大中华股市,海外中概股的估值处于一个塌陷状态,再加上房企美元债接连违约,中国企业的海外融资功能几乎已经丧失。

这显然对当前稳增长压力比较大的中国经济是一个负面因素。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金融国际化以来,好不容易近三十年积累的金融国际外循环体系,积攒的海外人气和信任,可能一夜之间已经回到起点。海外市场提供的不仅是资本,还有眼光和投资的理念。

因此,风险资产的估值塌陷,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危机,说到底都是因为政策冲击引发的预期和信心改变。2009次贷危机的时候,一句“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向社会传递信号以管理预期,起到了很大的提振作用。

现代经济是企业经济,企业家经济,资产负债表依靠他们来创造和修复。资产负债表发生危机,风险资产的价格发生塌缩,主要还是因为投资者和企业家的预期和信心出现问题。

很显然,这个仅仅靠降准无法改变和提振。要将当前正在蔓延的资产负债表危机的势头控制住,政府必须要释放更加稳定可靠的政策信号,传递对市场和企业家更加友好的信息,否则当恐慌进一步加剧,就会带来更加严重的、不可控的后果。(来源:西泽研究院(wendao-thinkers) 作者:赵建教授)




人物广角




现在是个“出清”时段 著名的“曹大炮”这次对准了许家印
【研究员】:wh

曹德旺是做到了的,他一直在汽车玻璃领域深耕,把一个行外人看似普通的行业做到了极致,用重资产和专利技术挖出了深深的护城河:一直以来,福耀用收购以及自建等各种办法,不断在汽车玻璃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扎根,垂直一体化深度非常深入,不断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成了最会省钱的零部件企业之一。


【博览财经特稿】最近,著名的“曹大炮”曹德旺又开炮了,这一次,他把炮口对准了许家印:12月12日,在第九届中国企业家发展年会上,福耀玻璃集团董事长曹德旺谈到,许家印总共39亿的自身资本,贷款可以做到两万亿。这就是中国式的金融。最成功的做法应该坚持敬天爱人的祖训,一步一步地来,你想挖别人的心,应该担心自己的心会不会被人挖走。

曹德旺是真正的顺势而起

还有一种就是许家印式的企业家,加杠杆,玩金融,拖欠供应商货款,热衷于在各种热闹且重要的场合出现,特别注意各种风向,特别善于表决心以及讲各种正确的话。

曹德旺是穷人家的孩子,但是祖上阔过。他自述“父亲曾经是上海著名的永安百货的股东之一,因时局动荡,父母亲决定举家迁回老家——福建福清,离开上海时,父亲带全家坐邮轮,财产全部放在另一条运输船,等人到家之后,全部家当却没有回来,只得到一句答复,说是那条船沉了!

从1985年将主业转向汽车玻璃,到1987年福耀玻璃有限公司成立,曹德旺顺势而起。他顺的是什么势?国家之势,行业之势,财富之势。

何为“敬天爱人”?“敬天爱人”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敬天”,崇敬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为人类作出贡献;二是“爱人”,也就是“利他”。

曹德旺是做到了的,他一直在汽车玻璃领域深耕,把一个行外人看似普通的行业做到了极致,用重资产和专利技术挖出了深深的护城河:一直以来,福耀用收购以及自建等各种办法,不断在汽车玻璃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扎根,垂直一体化深度非常深入,不断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成了最会省钱的零部件企业之一。

1639984462413753.jpg

曹德旺这样的“傻子”干苦活、累活,拼命做研发,还把工厂开到美国去了,福耀玻璃的资本负债率近十年均未出现超过50%的情况。相比于一些地产巨头动辄80%乃至400%的负债率,曹德旺睡觉会睡得比较香。

目前的情况就是福耀玻璃这样的企业太少,老老实实做实业的太少。还有曹德旺这个人,虽然不帅,也没有大背头,更没有爱马仕的皮带,不会带着老婆去乡下秀恩爱,可是人家敢捐款啊。

曹德旺信誓旦旦地保证:“这将来会是中国最有钱的大学。”他准备捐100亿,而且是个人的钱!有人估算,最终可能会花掉150亿。此前,他也是逢灾必捐,98洪水、汶川地震、郑州雨灾,曹德旺都慷慨解囊。以上所有的加起来,曹德旺已经捐了200多亿。

何为“爱人”?这就是“爱人”。

曹德旺的这大半辈子就是扎根汽车玻璃事业,赚钱、纳税、发工资、扩产、搞研发、捐款,偶尔去参加会议的时候开炮说点实话。这才是闽商,这才是中国企业家的典范:力拼实业,控制负债,与员工、股东、供应商共同成长,不欺不妄不佞不畏,当然,也不做守财奴,不把钱当回事儿,该做善事的一分不少。

捐款24亿,但埋了一个833倍的“雷”

许家印其实也是苦孩子出身,大学毕业后在河南舞阳钢厂做到车间主任,后来到深圳找工作,误打误撞进入地产行业。不过,他的发迹城市是在广州。与曹德旺顺势一样,许家印同样是顺势而起:他顺的是中国地产的腾跃之势,他顺的是土地财政之势。

1639984487922157.jpg

可是一个靠打牌和融资、拍地、加高周转的行业难道不需要加点敬畏和保守吗?许家印没有,他加速扩张,杠杆加到极高,最疯狂的时候,“三条红线”都碰了。

在胡润研究院《2021胡润慈善榜》中,中国共有39人成为亿级慈善家,许家印捐款24亿。但是,他的贷款是2万亿。也就是说:他捐给社会24亿,但是埋了一个规模超过这个数字833倍的“雷”。

房地产业的“敬天”,首先是要对政策有所敬畏,而不是迷信“大而不倒”。其次是要实实在在去转型,而不是去靠噱头忽悠投资方、忽悠股民买单。不靠谱,不诚信,就是不“敬天”。

曹德旺不过是遵守规则,承担压力,看对风口,尊重常识,好好做人就发财了。曹德旺说得很好:“原则没守住就什么都完了”。

恒大以及某些违约的房地产企业走的是一条什么路?走的是一条没有核心技术,没有超级产品,只是不断靠做高杠杆、扩大规模的“不归路”。只要政策一波动,资金一收紧就会从云端跌落,而跌落到地上之后一看,供应商、业主以及部分被坑的员工都在虎视眈眈盯着自己,准备把自己撕了。这样的企业有什么抗风险能力?外无有护城河的产品,内无上下一心的力量。

现在是一个“出清”的时段,优秀企业家和好企业会活下来,不懂常识不守规则的会出局,这才是天道。曹德旺先生是信佛的,他应该知道“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但不是每一个企业家都知道。苍天饶过谁?五雷轰顶,一个都跑不掉的。(来源:功夫财经(kongfuf) 作者:今纶)





贾跃亭的一地鸡毛不知何时处理完 却深深困扰国内大佬们
【研究员】:wh

阿里拍卖信息显示,乐视大厦拍卖为期1天,期间围观人数超过1万人次,但是只有最终成交者北京衡盈参与出价,并在出价30分钟后成功落锤。乐视大厦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姚家园路105号,建筑面积约1.9万平方米,层高14层。2014年,这栋大楼被当时如日中天的贾跃亭收入乐视控股。


【博览财经特稿】贾跃亭留下的一地鸡毛,不知何时才能处理完。据媒体报道,乐视控股总部乐融大厦,也就是大众熟知的“乐视大厦”,近期以5.73亿元的底价成交转手,竞得者是北京衡盈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衡盈物业在今年11月25日才成立。当外界还在猜测买家真面目时,被贾跃亭坑过N次的韬蕴资本站出来说话了:经查明,衡盈物业背后的实际控制人为浙江中泰,乐视大厦的拍卖完全是一场左手倒右手的自导自演“闹剧”。已经向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并对乐视大厦进行了财产保全的申请。

与韬蕴资本的爱恨纠葛

自从乐视陷入危机,乐视大厦便是贾跃亭手中一张可以拿出来换钱的“救急牌”。

2017年底,乐视试图以14亿元的报价出售乐融大厦,但因为债务纠纷终止。此后乐视大厦的估值就不断下降,今年再次放上法拍网时评估价已缩水至8.18亿元。

曾几何时,韬蕴资本是乐视系公司以及贾跃亭最重要的机构投资人和金主之一,韬蕴资本创始人温晓东对贾跃亭颇为信任。

按照温晓东的说法,2014年贾跃亭收购乐视大厦时有2.4亿元资金缺口,温晓东和贾跃亭之间第一次有了借款关系,温晓东称:“我基本上没打磕巴,在我看来,雪中送炭比锦上添花更为重要。”

2017年,乐视各项危机爆发,虽然意识到乐视资金链存在巨大的问题,韬蕴资本面对前来融资的贾跃亭仍然选择了支持。

同年,韬蕴资本紧急投入超过6亿元从贾跃亭手中接手易到,获得66.67%股份,成为易到用车大股东。交易完成后,韬蕴资本方才发现了真正的问题,易道的负债根本不是乐视所言23亿元,而是超过了50亿元。

韬蕴资本与浙江中泰围绕“乐视大厦拍卖申请执行人”多次对簿公堂,但结果均为“法院驳回韬蕴资本变更为申请执行人的请求”。目前,温晓东只能看看手中的易到还有没有逆风翻盘的可能。

贾跃亭到底吹过多少NB,他自己应该也记不清楚;至于坑过多少信任他的大佬和公司,他估计也并不在乎。而这些损失惨重的人,仍都憋着一股气想要拿回属于自己的一切。

1639984854294930.jpg

酷派曾有辉煌的历史:2005年,酷派推出第一款双卡双待手机;2013年,酷派在国内手机市场的出货量一度仅次于三星。

彼时,贾跃亭发下豪言壮语要让“乐视+酷派”双品牌在国内市场的年销额破亿。但是没有多长时间,乐视大厦崩塌,一切化为泡影。

2016年,酷派亏损42亿港元,总负债达63.7亿港元。作为乐视系的一员,酷派的经营受到了全面的影响,贾跃亭招揽来的人马几乎在第一时间宣布离开。

2019年,酷派扭亏为盈;2020年,酷派重新搭建运营管理团队。今年10月,酷派公告新增融资超8亿港元,4名拥有小米背景的高管加入。酷派董事长陈家俊为新酷派定下了“三年内重返国内手机品牌的第一梯队”的目标。

企查查显示,目前贾跃亭身负29条限制消费令,5次成为失信被执行人,被执行总金额近95亿元。其中,82.6%未履行,约合78.42亿元。有媒体统计称,贾跃亭至少收割了2位“超级大佬”、19位明星、17家金融机构和26万股民。

1639984877758201.jpg

1639984888168284.jpg

“我们没有冤枉贾跃亭”

靠着法拉第未来,贾跃亭仍在行业内“招摇”,他的个人魅力仍能吸引无数国内外投资者。一些和贾跃亭有过切身接触的人对他的评价很是复杂,“从实际出发我们都觉得不可信,但是从个人情感的角度,我们都希望他能成。”

虽然法拉第未来一台量产车都没有造出来,但是精美的概念图和充满想象力的故事仍推着它走向了资本市场。7月22日,法拉第未来完成了和PSAC的业务合并后于纳斯达克敲钟上市,股票代码为 “FFIE”。FF开盘首日大涨,市值达54亿美元。

消息传回国内,一度引起舆论哗然,难道大家都误解贾跃亭了?但从后续看,大众也没有太冤枉贾跃亭,上市三个月后,FF股价已经腰斩,麻烦也接踵而至。

11月,法拉第未来又因为没有按时提交三季度财报遭到美国监管机构警告,消息传回国内变成了“FF即将退市”,这让擅长嚼文嚼字的贾跃亭立刻找到了反击点。

但是结合贾跃亭信誉破产的现状,即便是交上了财报,国内舆论也很难相信FF有多少真材实料,只等着看被贾跃亭“哄骗”的外国人什么时候能够回过味。

2014年7月,贾跃亭以个人名义向Lucid投资2亿美元,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2015年,北汽将所持股份转给贾跃亭,贾跃亭成为Lucid最大股东,比例接近40%。

可惜生活没有那么多如果,在乐视陷入危机后,贾跃亭渐渐淡出了Lucid,自立门户搞起了FF。惨遭抛弃的Lucid上演了“天降馅饼”的童话故事。

一个人造的坑,多少人来填。当归期越来越遥远,希望越来越渺茫,那些被贾跃亭坑过的人,估计也只能像温晓东一样,无可奈何地跺着脚骂贾跃亭:“骗子!自私!就是自私!”除此之外,也没什么其他可以挽回的了。(来源:金融八卦女频道(ID:baguanvpindao) 作者:行者、伊然)




社会热点




薇娅背后的隐秘税筹江湖 我国税制或发生重大改变
【研究员】:wh

看金税四期,未来税务全面合规不可避免,无所遁形。目前金税四期因为疫情推迟上线,但是推出是一定的。以后税务问题不止是企业和高收入人群的问题,不止是明星和主播的事,而是所有人的问题。大家要提前做好心理和知识的储备,别被税筹给坑了。


【博览财经特稿】薇娅被查,说实话大家早有预期,让大家比较吃惊的是数额。13亿,确实是绝大多数人一辈子也难以企及的数字。不过我觉得人家能赚钱也没什么不妥,赚得再多只要合法依规就行,眼红要不得,直播的大门敞开着,你也可以搞嘛。

直播的生态问题,在这次双十一之后被广泛的诟病,直播带货行业很可能已经触及到电商的天花板,增量不多了,池子也满了。而税务问题,正是目前正在发生的事情。

划重点:专业机构 税务统筹。这里要说的就是这个税务统筹的问题,或叫税务筹划,简称税筹。

税筹是合法合规的,我们看过《肖申克的救赎》,含冤入狱的银行家为狱警们报税避税,说明多数人都不懂,需要专业人员来操作。

我们知道,一笔收入变成个人收入,税收是少不了的。拿工资的简单,只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就可以了,一般都是公司代缴,避也避不了。

也就是说,企业的利润进入老板腰包要交的税是1-75%*80%=40%。这个税率高不高呢?个税封顶是45%,其实差不多。

先说明面的,举几个例子:很多地方为了招商引资,是有税收优惠的,最著名的是我们都知道的霍尔果斯,企业所得税全免,这是国家给的政策,独一份儿。

总之,可以筹划的地方很多,大概可以节税5%-10%,这大概是明面上最大的幅度了。

如果觉得还高呢?比如说明星,动辄几千万的片酬,或者像主播,一天直播卖货200亿,他们觉得这个明面上税率还是高,怎么办呢?

税筹江湖也分不同的流派

后来,这个流派也升级了,虽然还是阴阳合同,但是阴合同做得更隐秘了,公司可以是代持的,入账可以走增资,升级之后就是爽子的版本。

个独企业派:大家知道,个人收入最高是适用45%的税率,而个人独资企业的综合税率只有3%,最高只有35%的税率,还能享受各种税收优惠。

当然,如果有人觉得这个也高了呢?那么个独企业派升级之后就是核定征收派。

所以,干脆看你年营业额就几十万,干脆核定一个数额比如一万来征收。于是,这就成了漏洞。

而且,一些地方为了招商引资,特别是比较偏的地方,在正规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外,也搞起了核定征收。这在业内都是公开的秘密,如果不信,给你度娘一下:

核定征收都堂而皇之的打起了广告,税筹效果更是高达98%,不敢相信。这就不是个人的问题了,涉及到地方税收政策,或者说是央地博弈,国家增值税改革,央地分成,地方可以从分成中拿出一部分优惠返还企业,用来招商引资,这里有个形象的说法:税收洼地。

原来,明星2018年补税风波后,纷纷从霍尔果斯、无锡、东阳等迁出,当地不再允许核定征收,所以就有小地方看准了时机承接了这些明星工作室。现在,在国家的要求下,很多地方已经在堵这个核定征收的漏洞了。

我的观点之前也说过:未来的经济发展模式,从货币转向财政,从印钞转向税收,这才是大前提。另外,看到很多人都在提金税四期:

看金税四期,未来税务全面合规不可避免,无所遁形。目前金税四期因为疫情推迟上线,但是推出是一定的。以后税务问题不止是企业和高收入人群的问题,不止是明星和主播的事,而是所有人的问题。大家要提前做好心理和知识的储备,别被税筹给坑了。

先说一个常识性问题,那些头部主播们为啥能赚那么多。很多人以为是个人魅力,倒也不能缺了这些东西,不过不是全部,这里直说两件最基础的。

2、他们的流量是一种自我加强的过程,大部分人去薇娅李佳琪直播间,也不是因为他们有啥独特的技巧,而是他们承诺“全网最低”。

那为啥厂家还是要做呢,因为这些主播流量实在是太大了,每次曝光都让商家有了一次宣传,这种宣传也求之不得,导致坑位费一升再升,到最后,每次直播厂家都得赔钱,不过厂家把这事理解成了广告费。

他们主播的很大一部分收入,其实是阿里系的流量,这些流量并不是白给的,不但不是白给,而且贵极了,绝大部分淘宝店一年最大的两项开支,就是直通车和仓储,很多店把每年的绝大部分收入都投了直通车,毕竟如果你不投,明年连销量都没,长期霸占的广告位也贵极了,不知道他们内部给主播怎么分账的。

当然了,有人说网上直播卖货,是扩大了零售额,还是只是个“替换”——线下门店倒闭,线上交易替代,到底是哪个大一些,现在也没看到数据,不太好说。不过不管替换还是扩大,税还是必须要交的,不然税收就不是调节收入,而是专门针对上班族了。

偷税漏税该不该封杀

当然不行了,很多人没意识到一个问题,政府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完全跟古代政府割裂的,其实传统的东西哪能说断就断,很多东西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如果让范冰冰、雪梨这种继续出来赚钱,那就是在说“随便犯法吧,只要罚款你承担的起”,问题是这些人对罚款的承受能力非常强。有点像一个土豪违法停车,保安上去说要罚款200,土豪拿出一千,说是要充值五次。

因为他们在太长的历史时段对枪有种变态的执念,枪就是全家的生命所在,枪就是安全本身。南北战争之后更是有句话,“林肯给了所有奴隶自由,而柯尔特使这些奴隶获得了平等”,柯尔特就是那把著名的左轮手枪。这种背景下,禁枪的立法之难可想而知,几乎不可能。

那个俄罗斯总统说他自己根本不关心同性恋的事,他前妻的侄子就是同性恋,他对那个侄子视如己出,但是俄罗斯老百姓是保守的,宗教、传统都深入人心,那个反同法律就是给他们出台的,法律也得符合大部分人的意愿。

回归到本文话题,我觉得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做调整一点问题都没有,失德艺人就该封杀,拉高违法成本。而且法律本身是底线,用罗翔的话说,一个人说自己守法,那他也可能是个人渣,如果连法都不守,那就连人渣都算不上了,一个人渣都算不上的人,再招摇过市富可敌国,本身也有问题。

这件事情最让人有点意外地还是薇娅还正常直播,完全没有看出有什么不正常的地方,买的卖的都非常热闹,成交量也很正常。

说起来事情不意外,自从雪梨他们被处理,薇娅作为最头部的主播,名气和销量都要大的太多了。而且前不久爆出把公司注销等等操作,她会被追缴税款,实在是意料之中的事。一旦追缴起来,她的数目比那些人加起来,还要多得多也是正常。

1640156934996106.jpg

接下来政府显然也要向直接税发展,政府的十四五规划里也有写,“健全直接税体系,完善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加强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和监管”,可见直接税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其实以现在的技术手段和大数据分析能力,这些都已经没有了技术难度,如果要是真正落实,也不太难。(来源:中产先生(zhongchanxiansheng)、九边 作者:你们的中产先生、九边)





民企搞金控 搞错了金融深层次玩法的内涵
【研究员】:wh

某教父之所以为教父,在国内玩起金融来,把人按在地上爬,倒不是说家中个个都是人才,吊打华为的一众财务人员,而是人家有一条专属自己的,跟国际资本勾兑的通道。所以在国内同行们还要用年化十几的成本来融资的时候,人家通过各种本事,能搞到几乎是零利率的大量资金。


【博览财经特稿】近日联想自己出来辟谣了,咬死在09年股权转让的时候没有猫腻,这等于是祸水东引,很多人的眼光因此一下子盯住了当年充当手套的泛海控股。

大佬们玩金融玩到最后都被金融玩成残花败柳

而是这一套金融的玩法,华尔街能大杀四方在于人家背后绑定了美联储印钞机,随时可以“show me the money”开启作弊模式,你怎么跟人斗?

我有些朋友,他们在江苏那边组了一帮出口大户的私人财团,有段时间日子过得很HIGH,因为在海外融资拿到国内来放贷,每年利差就赚无数个小目标,记得行情好的那几年,吃饭吹牛的时候个个拍着胸脯保证要扶持我当大佬。

可惜,有些人是成功人士,且有很丰富的成功经验,经验主义害死人,总以为以前可以,现在也可以,啥钱都想拿在手上再说,也不怕这钱烫手。

有段时间,爱唱歌的老王发了狠话:我自己的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结果老王的钱就开始划分界限了,搞清楚,到底哪些才是您自己的钱!

华尔街牛逼在负债可以通过制造金融危机来抹平了,资产左手倒右手,有印钞机加持,很快就能翻个N倍,总之只要美元霸权在,永远稳赚不赔。

然而金融本质上是政治的延续,政治是分配的艺术,金融是最快用“文明”手段转移财富的利器。两千多年前,孔夫子都告诉你说:唯名与器不可以假人!想想看,为啥民营企业搞金控,谁玩谁死?

美国的华尔街金控团体是掌握了铸币权的,这个铸币权还是针对全世界的。金融玩杠杆,结果就是你得承受的起那个波动。

2018年中民投就开始暴雷了,泛海的卢志强可是发起人之一。为啥中民投在最初能得到那么多企业家的支持呢?

问题就在这里,所有搞金融的,都想加倍的把钱搞回来,然而那些进了自己口袋的钱,在一些“企业家”的眼里就成了,自己凭本事借来的钱,几乎可以当成自己的钱,凭什么就这样还给你。而且好多企业家都很有爱心,这爱心还是国际化的爱心,动不动要搞个慈善事业,想把钱信托到海外去浪。所以这里的问题就更不好说了。

那可不是开玩笑,随口说出来的,而是心里一肚子抱怨,有别的想法了。用张捷老师的说法,就是图谋着搞“田氏代齐”了。

去杠杆的口号是从2015年底开始提出来的,到2017年已经开始初有成效了,老王和海航也是从那一年开始出问题的。

从海外收购手机游戏业务的Playtika公司想拿到国内高溢价装进巨人网络,没想到监管部门迟迟不予批准,这下子就套大了。标叔失去了民生银行的加持,金字招牌就没那么闪耀了。

以泛海们玩金融的初心,无非就是疯狂的放大杠杆,金融工具在手,各种骚操作一起来,只要杠杆足够大,伽利略可以撬动地球,未必人家就会逊色到哪里去。可惜盲目扩张遇到了去杠杆,结果就是赔光本金,一个个落得资不抵债。

每个玩期货爆仓到倾家荡产的人,当年一定都会有过赚大钱的高光时刻,没有吃过香饵,哪个会那么轻而易举的上杠杆的圈套。高盛敢放杠杆,个个都争着想当中国的高盛,殊不知,美国参议院的花名叫高盛董事会国会山分会,这在中国可能吗?

1639988992465685.jpg

1639989003244868.jpg

如果没有把去杠杆的力度加大一点,会有什么后果呢?估计现在IMF带着华尔街的强盗们正在大肆抢劫中国人民70多年积累下来的财富呢,你觉得他们会客气吗?

那些人啊,赢了,钱揣兜里了,就跟你出书,灌心灵鸡汤,个个都是商界教父、总统、牛人;输了,没钱了,就哭天抹泪的,骂社会不支持企业家,民营企业如何惨,个个都好像被谁迫害了似得;

我认为首先是要遵纪守法,遵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老百姓被消费洗脑寅吃卯粮,出问题了,老老实实的该还钱还钱,还不了钱的,也都承担自己的责任,谁会有脸把问题怪到别人身上?怎么变成企业家自己就成了YYDS,啥都对了,错的都是别人了?欠债要还钱都成了迫害了?其实我就想问问这些了不起的企业家们,为何你们在海外投资总是在亏钱?你们平时骄奢淫逸,转移资产,盲目上杠杆,不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那也叫企业家该做的事?出来混的,迟早都要还的。(来源:局外人的视界 作者:卡夫卡不忙了)





金字塔控股结构盛行 恒大债务危机暴露出的民企治理问题
【研究员】:wh

将债务融资与无抵押无担保、在陌生人之间实现的权益融资深度关联起来的恒大集团已经超越传统意义上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统一的“家庭手工作坊”或“夫妻餐饮店”的民企,而是部分具有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公众公司的属性,因此,需要思考确保“投资按时收回,并取得合理回报”的公司治理问题。


【博览财经特稿】随着中国恒大于12月3日发布无法履行一笔2.6亿美元担保责任公告,广东省人民政府向恒大地产集团派出工作组,恒大集团债务危机剧集更新。

但问题的复杂之处在于,恒大集团是以其旗下上市公司进行显性或隐性抵押担保,因而恒大集团债务危机是与背后的权益融资深度关联的债务融资引发的投资无法收回本金和实现回报的危机。

因此,将债务融资与无抵押无担保、在陌生人之间实现的权益融资深度关联起来的恒大集团已经超越传统意义上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统一的“家庭手工作坊”或“夫妻餐饮店”的民企,而是部分具有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公众公司的属性,因此,需要思考确保“投资按时收回,并取得合理回报”的公司治理问题。

而事实上,巴菲特本人仅仅利用每年5月召开的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为其持股的可口可乐义务做做广告外,我们总的感觉是可口可乐是可口可乐,伯克希尔是伯克希尔。两者除了股权投资关系之外,几乎没有什么联系。可口可乐也不会在债务融资时请其看上去的母公司伯克希尔提供担保,更不会允许伯克希尔以“应收款”或“其他应收款”的方式占用可口可乐的资金。因此,二者看上去是有联系,但也可以说二者没有联系。

首先,以由职业经理人组成的董事会为治理核心的美国公众公司并不欢迎,甚至抵制主要股东的积极作为,大股东看上去和小股东一样,只是持股稍微多了一些。

历史上,在Katherine Graham及其家族为华盛顿邮报的控制人,伯克希尔持股华盛顿邮报12%的年代,巴菲特曾作为股东董事长期任职华盛顿邮报董事会。而在美国运通目前由15人组成的董事会中,除了公司的CEO兼董事会主席为唯一内部人外,其余14名董事均为外部董事。这意味着持股高达19.57%并没有委派代表自己利益诉求的股东董事的伯克希尔,对于美国运通存在的价值仅仅在于,维持董事会作为公司治理的核心地位,在必要时防止野蛮人入侵。

在目前积极推进的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努力实现的目标之一是实现国资从以往“管人管事管企业”向“管资本”的转换。我们看到,不仅超额委派董事,而且亲自兼任董事长的许家印先生成为民营资本背景下借助金字塔控股结构“管人管事管企业”的新的典型。民企在不知不觉中把国企在公司治理实践中做得最糟粕的现在在混改中积极改进的“管人管事管企业”不加批判保留地吸收过来。

伯克希尔通过金字塔控股结构持股众多上市公司的股票,但没有演变为美国资本市场的“伯克希尔系”事实上还与以下两项制度设计有关。

哈佛大学Shleifer教授领导的法与金融研究团队的大量经验考察表明,决定一国金融发展水平和发达程度并非取决于是基于银行体系所谓的日德模式,还是基于市场体系所谓的英美模式这种流于表象的划分,而是取决于更深层次的该国法律对投资者权益的保护程度。由于普通法相较于大陆法的各个子系具有更好的投资者权益保护,基于普通法法律渊源形成的法律传统由此成为各国公司法立法和实践学习的榜样,乃至于一些学者认为公司法的历史由此可以终结。

近日,广州中院对全国首例证券集体诉讼案件做出一审判决,责令康美药业因虚假陈述侵权赔偿证券投资者损失24.59亿元,相关责任人员按过错程度或者承担全部连带赔偿责任,或者承担部分连带赔偿责任。康美药业案标志着我国A股资本市场对内部人损害外部股东利益行为的打击从以往的“监管推进”开始走向“法治驱动”。

第三是无处不在的外部接管威胁、市场做空机制以及各种专业投票代理机构共同营造的外部治理环境使得美国上市公司的董事时刻处于惴惴不安的状态,同样不敢心存任何侥幸。

从2015年开始,中国A股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平均持股比例低于标志相对控制权的三分之一。我们认为,中国A股资本市场以“万科股权之争”为标志开始进入分散股权时代。但包括举牌的险资无可奈何地与“野蛮人”和“妖精”联系在一起,在监管当局的重拳出击之下,很快烟消云散。中国A股市场短暂活跃的接管并购在昙花一现之后很快进入漫长的沉寂期。

面对越来越看不懂的财务报表,越来越不熟悉的法律规则,代表中小股东履行投票权的专业投票代理机构应运而生。即使在投资者回报实现上做的可圈可点的伯克希尔,由于董事长兼CEO的巴菲特和副董事长芒格年薪固定10万美金,其他两名董事每人则获得了1600万美元这一美国上市公司最高的基本工资,代理投票顾问机构ISS鸡蛋里挑骨头地认为伯克希尔“在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之间没有可衡量的联系”,一度建议股东对伯克希尔的“薪酬话语权”事项投反对票。

反观恒大集团和海航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一定程度已经丧失独立市场主体的地位,逐步演变成为资本系族下的“一盘大棋中的一枚棋子”。受上述事实影响,相关债权人在制定授信政策和进行风险管理时并非以上市公司为市场主体,围绕具体项目展开评估,而是“打狗看主人”,在其背后的资本系族提供的隐性显性担保中赋予更大的权重,使得债务不再是与上市公司或某一具体公司的合约,而是与其背后的资本系族之间的合约。

因此,在我看来,恒大集团的债务危机本质上是金字塔控股结构下资本系族内部成员之间相互抵押担保,使得原本针对单一市场主体债务硬约束边界不断模糊,变相形成的预算软约束,导致一定程度上出现所谓“大而不倒”现象。因而,避免类似恒大集团、海航集团这类民企公司治理问题的关键是,削弱金字塔控股结构的影响力,使金字塔控股链条仅仅成为“管资本的链条”,把资本系族中的每一家子公司还原为“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独立市场主体。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从内部资本市场演化而来的金字塔控股结构下的资本系族在我国经济生活中的各种负面效应日渐显现出来。除了以资金占用等方式掏空转移子公司、孙公司的资源,金字塔控股结构的负面效应还体现在纵容了实际控制人机会主义性质的资本运作行为,增加了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加大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与此同时,复杂的金字塔式控股结构不仅为监管当局监管股权关联公司的关联交易带来了困难,同时为实际控制人行贿腐败官员提供了多样化的途径,金字塔控股结构成为少数金融大鳄与腐败官员权钱交易便利的温床。因此,在2017年我为FT中文网的专栏写了题为“向金字塔式控股结构说‘不’”的经济评论文章。

即使我们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无法彻底消除金字塔控股结构,伯克希尔案例带给我们的启发是,我们应该通过强化董事会在上市公司中的核心作用、完善投资者权益的苛刻法律保护以及加大外部市场机制的积极威慑,来消除和阻隔每家公司背后通过金字塔控股链条产生的资本系族影响,让每家企业真正成为“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独立市场主体。

我们主要的政策建议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中,关于“业务规范”自查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一段时期以来,对母公司提供的抵押担保是否合规,与母公司之间的资金往来情况,与母公司之间的业务往来情况,是否存在损害股东利益的关联交易行为。

这些业务和公司治理规范自查的目的是提醒外部投资者评估上市公司债务在金字塔控股结构下预算软约束的风险。

海航集团破产重整的案例清晰地表明,不存在所谓的“大而不倒”的“不倒神”,倒还是会倒的,只是稍微晚一点,只是在这些庞然“大”物在倒下时更加“轰然作响”而已。(来源:FT中文网 作者:郑志刚)




形势分析




一场房企兑付的生死考验 明年或是集中“暴雷”时
【研究员】:wh

现在还能说只是个案,怕是说不过去了,频繁曝出的债务违约,引发的一系列信任危机,房企越来越举步维艰了。12月15日,富力地产发布公告,称可能无法兑付1月13日到期的票据。12月13日,奥园子公司广京企业有限公司的一笔美元票据触发违约。12月6日,阳光100无法偿还12月5日到期票据。


【博览财经特稿】目前,楼市出现回暖迹象,但开发商还没有,不仅没有,还可能集中一起暴雷。近期,上海住建局牵头召开了两次小范围房企闭门会议,市金融工作局、人行上海总部、银保监局、市网信办、市宣传部等部门均有列席。探讨的核心是:从维护上海房地产业良性发展、帮助困难企业渡过难关的角度,要求企业在规定期限内按照标准格式上报企业真实情况,表内表外、境内境外融资负债等,制定风险防范预案,切实履行责任,不要放任违约。

频繁召开会议的背后,是近期密集的房企暴雷,如果再不解决,一旦雷集中爆发,到时候怕是兜都兜不住。2022年,是一场房企兑付的生死考验。

针对恒大的暴雷,之前官方强调的是恒大只是个案,整个行业整体依然稳健发展。

现在还能说只是个案,怕是说不过去了,频繁曝出的债务违约,引发的一系列信任危机,房企越来越举步维艰了。12月15日,富力地产发布公告,称可能无法兑付1月13日到期的票据。12月13日,奥园子公司广京企业有限公司的一笔美元票据触发违约。12月6日,阳光100无法偿还12月5日到期票据。

最惨烈的,还在明年。2022年是房企“偿债”的高峰期,还是历史最高的那种。尤其是房企的海外债,明年的重头戏。

1639989612133806.jpg

如果现在还处理不了眼下的债务,明年的暴雷才刚刚开始。所以明年,才是房企惨烈的生死战役。

第一场战:美元债到期出现兑付困难。

所以关键就是赶紧把债务还回去,要么赶紧想替补方案。比如富力,提出要将2022年1月份到底的美元债展期半年,在过去的1年多时间里,富力也在积极回款,卖掉了拥有的广州国际机场综合物流园30%的权益及富力物业管理公司股权。

龙光、雅居乐、中梁控股都在积极回购债权,暂时还不上的也该变卖资产的变卖资产,该申请展期的申请展期。

现在不管你踩了几条红线,只要美元债违约,基本代表这家房企连国内的债务都搞不定。美元债还不上,等于公开宣布违约,公开自己暴雷。

第二战:卖房抓回款,还要勒紧裤腰。

可市场情绪本就是盘根错节,房企出现债务风险之后,房子更难卖。现在谁还敢去买已经暴雷房企的房子?

按我说,现在降价也是好事,不是趁你病,拿你命,但购房者确实能薅点羊毛。一头抓紧卖资产,一头抓紧卖房子,两头抓,房企才有机会度过难关。

我们现在面临2个矛盾,第一个是经济发展和依赖房地产的矛盾,第二个是地方财政和高房价引起民声沸腾的矛盾。

其次,地方财政根也戒不了房地产,今年房企拿地躺平,地方政府饿得发软。地方既要解决经济增速,也要解决就业,还要给房企兜底,更别提基建投入,任何一个环节都费钱,而大部分的城市还得靠卖地拿钱。

前几天还听到说公务员竟然都要降薪了,一名浙江公务员在往上诉苦,说自己年薪被降25%,据说一些经济发达的省份也准备对公务员系统减薪了。

干倒房地产,真的太伤了。房企能在这次市场博弈中短期喘口气,才能更好应对明年到期的美元债。否则大雷全爆了,擦屁股的还得是ZF。

今年是房地产的严冬,那明年还有一场大雪,熬过去了,才是春天。给购房者掏心的建议是:抄底的前提,是安全。

其次,买入安全系数更高的城市。今年七普数据公布,一个可怕的数据:我们国家总和生育率只有1.3,我们正在加速进入低生育率、高老龄化的时代。这时候一定要坚信逻辑,没有人口流入的城市,任他房价再便宜,都不要再碰。

1639989635568046.jpg

今年房企都在喊苦,地方也都在喊穷。而普通人也多在裁员危机中瑟瑟发抖,谁都说难,谁都说不好过。别的不说了,总归希望明年比今年更好。(来源:大胡子说房(dahuzishuofang)作者:雪莉)





还有很多枯竭资源城市 越来越多房产或失去投资价值
【研究员】:wh

如今经过几十年的演变,现在老家那边的趋势是,如果考上大学,一般都去大城市,运气好而且能力强的那些人就在一线城市扎根了;县城的有钱人,会到省城或者省城周围的稍微大一些城市买房定居;村里的年轻人去县城买房,如果适龄男性青年家里没钱让他去城里买房,他大概率娶不到媳妇。


【博览财经特稿】最近看见一个问题,将来等人口下降之后,我们盖了这么多的房子,这些房子怎么办?会不会没人买而出现大规模空置的情况?

其实人口下降导致房子空出来的事情已经出现,只是可能跟大家想的不一样。比如我小时候我们那边的乡镇里一个班还有二三十个人,但是我们那代人是中国最后一个婴儿潮,之后出生人口越来越少。现在我们那边乡镇学校已经撤销了,剩下的个位数学生全部归到了县里,乡镇的房子也一样,年轻人都走了,只剩下老头老太,70%的房子都在空着,也卖不掉。

这样,人口实现了一波涌动,一线城市吸收了全国的人才,大城市吸收了小地方的有钱人,小地方吸收了村里的年轻人。所以这些年年轻人在减少,但是一线大城市人口还在增多,各省的省会可能也在增多,但是到了县城一级,有的县城变人口变多了了,有的县城人口减少了,但是村里基本不可避免人口减少了,甚至不少村里彻底没人了。大家看出来了吧,人口资源整体是从下往上流动的。

这些城市的老百姓如果眼光毒辣,很早就意识到了这种城市将会枯竭,就早早把房子卖掉搬走了,如果眼光不行,可能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大家都在抛盘,没人接,房价越来越跌,最后成鹤岗了。

这个现象并不只发生在我国,其他发达国家的情况都差不多。比如日本就是这样,乡村彻底衰败了,只剩下少量的温泉村还有度假村还在,其他的村里空的跟闹鬼似的。与此同时,人口大量向东京大阪等城市聚集,日本的那几个巨型城市现在已经大得离谱了。

这可能跟不少小伙伴的理解不一样,为啥都那么挤了,大家还再往里边挤呢?主要是因为人口聚集的地方,交易就会变得很活跃,产生各种稀奇古怪的产业,让大家赚到在小地方赚不到的钱。

这项业务非常贵,可能需要八千到一万,不少小伙伴说,我的猫都不值那个数,可是大城市的人不这么想啊,很多人收入高而且把猫当家人,自然不在乎花几千块把猫找回来,专业找猫人士可能没啥学历,照样能月入过万,这在小地方根本是难以想象的。

对于没学历的小伙伴,一线和小地方差距都这么大,对于有专业知识的那些人来说,去大城市和小城市的更是天壤之别,比如航天和气象等专业,全国只有几个地方有工作,我自己干的码农行业,大城市和小地方收入差好几倍,想也不想会去大城市。

1639989899867020.jpg

再以韩国为例,韩国这些年人口一直低迷,但是却一直向首尔集中,基本上所有能拿的出手的企业全部聚集到了首尔,首尔的房价高的跟香港似的,尤其是他们的“江南区”,也就是前几年特别火的鸟叔那首歌《江南style》里的“江南”,房子贵的令人发指,因为跨国公司总部,韩国尖端企业总部都在那里。那地方的房价从1997年开始就一路飙升,经济发展好的时候小涨,经济不好的时候大涨,疫情爆发后超级涨。

也不复杂,每次大危机都会出现政府放水,但是经济不好的时候富人们拿到钱却没地方投资,优先抢稀缺资产,而整个韩国最稀缺的就是江南房产,可不是疯抢?所以房价一直涨,经济危机时期涨的更离谱,有“江南不败”的传说。

文在寅作为韩国左翼领袖,上台的重要口号就是“公平”,还要治理房价,不过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文在寅同志搞得一塌糊涂,毕竟左翼背后是韩国基层老百姓,右翼背后是日本和美国,老百姓嗓门大,美日财团财力足,也不是善茬,到处使绊。

不仅如此,更夸张的是,好的一线大城市顶着房产税房价继续往上涨,发达国家这个趋势特别明显,比如美国,越是好房子,不仅贵,而是房产税还高,这些年一直涨,日韩也差不多。德国也差不多,找了张图:

等着人口下跌去一线捡漏的可能性不大

这个原因很多,直观原因就是经济只要继续发展,就会出现大家收入增加,有钱了自然会买房,没啥悬念会推高房价。

一个东西想一直升值,一个重要的原则是大家都握在手里不能抛,美股就是这样,换手率极低,我们一线的房子也一样,平均持有五六年以上,啥时候我们的股票大家买了像持有房子一样拿着,那股市就会越来越好。

这样的结果就是,房价涨幅不大的地方有钱人抛掉当地房子向一线聚集,导致马太效应更加明显。我国的当前的限购政策对这类人影响很大,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这种“换仓”进程,不少人想换也没有资格,所以换不成。不过操作难不代表搞不定,我这些年碰到太多人,在老家非常有钱,毕业后到北京,专门找能解决工作居住证的地方上班,工资低也没事,就是为了拿到房票后把老家的房子换到一线。

所以,等着人口下跌去一线捡漏的可能性不大了。而且大家都知道货币超发,可能不知道货币到底是怎么往下发,货币是通过“信贷”,也就是从银行借钱流入经济体,这里就有个问题:资产越值钱的人,越能借到这种超发出来的钱。

这就意味着,超发出来的钱大部分都进入了一线,进入一线的钱多多少少会进入房市,这会进一步推高资产。比如张三名下有套房子,他觉得将来钱会越印越多,把它抵押了再买一套,等下次再放水,他的房子升值了,就可以卖掉了。

有钱人和穷人最大的差别也在这里,富人用银行的钱赚钱,普通人却只能用自己的工资赚钱,赚钱速度天壤之别,当然了,破产速度也天壤之别,我们经常听说富人破产,却很少听说穷人破产了,穷人向来穷的很稳定。

当然了,这样演化下去,也不是完全没好处,将来一线的房子贵的离谱,可其他地方失去投资属性后,会越来越温和,如果买了也不涨,大家慢慢就不会屯了,房价开始走低,当地人的生活也就不那么焦虑了,如果房子不涨,大家也就不着急买房了,租着也没啥。

不过过程是很痛苦的,因为我国大部分人是有房的,房价下跌已经让很多地方老百姓非常郁闷,比如天津这几年房价遭到一波重创,全市只有少数几个地方还在涨,我认识的天津有房阶层都非常痛苦,没房的反倒是幸灾乐祸,有钱也不买,住在出租房里等着看笑话。

说了这么多,基本上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再总结几句:1、超级都市圈会越来越大,这些地方的房子没有空闲下来的一说;2、农村会进一步空心化,农村,乡镇,没啥好产业地区人口大量流出,会空出大量住房;3、除了少数城市,绝大部分城市房价慢慢会稳定下来,没啥投资价值,自然也就没啥泡沫,大家反而会过得轻松一些。(来源:九边(ID:ertoumu893) 作者:九边)





需懂得“放水利好楼市”逻辑怎么传导 或跟许多城市无关
【研究员】:wh

目前整个市场的恐慌,是由开发商缺钱导致的,他们在打折回血,如果遇到限价倒挂的新盘,能上就上。至于二手房市场,出台过指导价的城市,且年中才开始下跌的,则可以继续等待,还有下调的空间,比如西安。对了南京的二手房也有下调的空间,因为上半年涨的太多了。


【博览财经特稿】近日的楼市,极其聒噪。在1.2万亿降准政策下,市场两派打得不可开交。一派是“唱多派”,多是楼市受益者。尤其中介大军,在朋友圈刷屏转发降准利好,摇旗喊人们上车,仿佛在冰洞中抓住救命稻草。另一派是“泼水派”,称降准没啥卵用。

“大船”开始转向

1639990205858938.jpg

我们以时间为横坐标,商品住宅销售面积为纵坐标,得到下面一副图。

你会看到,每次“单纯降准”,对成交量影响并不大。但只要是“降准+降息”,无论是新房还是二手房,成交量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拉升”,随之而来的就是房价上涨。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今年7月,央行进行降准,房价为什么不涨反跌。是因为那段时间,很多银行放款周期拉长甚至停贷,通过加点不断上调房贷利率。这属于“降准+加息”。

各大城市放贷周期逐步恢复,房贷利率从高点逐步回落,这就是一种变相的降息。同时市场已经进入“政策底”,11月以来所有政策都在由紧向松。

每次降准都是一次贫富差距的拉大

疫情后,美国人的平均工资,甚至超过疫情前,在过去十八个月里,总拨款数高达7.1万亿美元,折合人民币45.22万亿人民币,放到任何国家,经济直接爆仓。

中小微企业拿到钱之后开始生产经营,老板们可以套用低息贷款,而基础员工,却无法通过降准涨薪。是他们不够努力吗?不是,是社会资源偏向性匹配的结果。换句话说,每一次降准,都是一次贫富差距的拉大。

这也解释了今年初,涨势最猛的为啥是长三角、珠三角还有中部大城,而那些企业比较少的城市,即使是省会,房价都是下跌的。归根结底,就是贫富之差。

根据2020年国统局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到下面一张表:

这张表格里的市场主体,相当于企业数量,而“占比”,就是每100个人中,老板的数量。深圳的市场主体是最多的达到358.6万户,占常住人口的20%,这意味着,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是老板。

然而数月后的今天,周期又回来了。数据称,11月深圳新房成交量从底部回升,共成交5644套、环比上升20%;二手房网签量2347套,环比10月份上升32%。

其次是重庆,市场总体近300万户,总量很大,但占比不高,仅为9.3%。这意味着重庆经济比较活跃,但贫富差距比较严重,房地产价值会持续向核心地段靠拢,再加上重庆的“强供应”属性,这种趋势会越来越明显。

你会发现这些市场主体多的城市,大都是上半年经历房价大涨的城市,同时也是“二手房指导价”密集轰炸的区域,在政策上,被主要针对。这次降准,就是利好对冲利空,楼市加速“触底”。

无法想象未来还有多少城市逐步鹤岗化

这些年都在日复一日的围绕着这个主题做研究,说实话有些繁累。但事实证明,这是对的。根据10月国统局的数据,有18个城市房价已经回落至3年之前。

这批城市分别是牡丹江、南充、安庆、太原、石家庄、贵阳、北海、哈尔滨、岳阳、常德、锦州、宜昌、呼和浩特、吉林、长春、遵义、襄阳、秦皇岛。这些城市有的是边陲小城,有的则是省会大城,但你会发现,它们都是统一的性质,企业数量有限。

哈尔滨今年也彻底慌了,在连跌数月后,前段时间,打响“救市战”,包括人才补贴购房、紧急限跌令、放松限制政策等等,楼市依然不见起色。

而河北大省会石家庄,在连续阴跌3年后,好不容易横盘稳住,结果2021年又遇到大疫情,房价再次下探,继续开启漫漫阴跌模式。

前几年在石家庄腥风血雨的炒房客,被套得死死的,站在高岗上吹冷风。

过去,城镇化率比较低,全国各地都有买房需求,一放水,波及全国,这样的行情,将彻底成为历史。而现在,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一定水平,房子够住了,那么放水带来的房价增长,只能是局部利好了。(来源:子木聊房(zimuliaofang) 作者:子木)




社会透视




中国已成全球大学生第一卷超级大国 就业形势或开启魔鬼般炼狱模式
【研究员】:wh

今天很多本科生干的工作,其实就是30年前小学毕业生、初中毕业生干的活。因为这种情况,许多人就粗浅地认为,既然我本科毕业去工厂打螺丝,那我为什么不初中毕业就直接去工厂打螺丝呢?不读大学,我至少能多打4年螺丝,为家里多赚4年的钱。


【博览财经特稿】2022年,中国大学毕业生数量将首次突破1000万!其中,一本毕业生超过100万,二本毕业生370万,专科毕业生460万,研究生130万,还有海外回国就业的海龟们……

中国正在进入大学生严重过剩,学历严重过剩的时代。明年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很可能开启魔鬼般的炼狱模式。可其实,今年的就业形势就已经有炼狱模式的苗头了。

1639990639501883.jpg

可在中国25岁以上人口中,本科率只有约6.3%。而且,在本科率的提升上,美国每年本科率提升0.4%,而中国每年仅提升0.15%,因为中国的人口基础更大。

1639990773821215.jpg

像电焊工、瓷砖工、刷墙工、行政管理、卷烟工、绝大部分银行岗位、公务员岗位等等,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工种其实都不需要本科学历。只要简单培训一个月,就能迅速上岗,工作三五年后,就能成为一名业务熟练的行业内人才。

可是,这个社会是不公平的。你不读书,以后可能连螺丝都没得打。智能工厂直接就把你给取代了。这个社会在淘汰一代人的时候,总是先淘汰底层的。学历也是如此。

想一下,假如你是一个老板,一个初中毕业生和一个本科毕业生同时来面试,你选谁?中国的学历内卷,本质上是国民整体素质提升的结果。读大学的人越来越多,学历变得越来越不值钱。

大学教育的普及化是必然趋势。当今中国,大学生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偏见”。父母的偏见,亲朋好友的偏见,自我的偏见。这种偏见表现为,你一个大学生,怎么可以去厂里拧螺丝?你一个大学生,怎么可以去做房产销售?你一个大学生,怎么可以去搞装修?你一个大学生,怎么可以去做工地搬砖?

作为一个大学生,你应该去CBD的高级写字楼里做都市白领,你可以去做码农,做老师,做公务员,做国企员工,就是不能去做你爸妈那一辈人小学没毕业就干的那些活。

1639990830543024.jpg

大学生就业,不仅是大学生需要扭转就业观,所有的家长父母也要扭转就业观。读一个大学,就想着逆天改命的时代,早就结束了。今天的中国,是一个经济高度市场化的中国。只有进入社会,扎根于各行各业,在行业内干出成绩,才能改变命运。

1639990840135906.jpg

一名熟练的数控机床线切割编程员月薪可以达到1万3以上,可又有几个人会mastercam的呢?一名高中生就能学会的简单编程技术,绝大部分大学生却听都没听过。

1639990851994338.jpg

一群学习比较差的孩子去了职校,职校的学习氛围是很难提升的。中国绝大部分职校的教育水平都很低。一方面是,学校老师不负责;另一方面是,学生学习能力、自律性确实较差。这批学生中的大部分本就是在中考中,被筛选下来的。

1639990860780499.jpg

这也是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实施已久的政策。但中国的职业大学教育起步太慢了。在2018年之前,中国的职业技术学院普遍升级成为“大学”,其中“职业”二字被全面抛弃。

直到2018年,中国正式推进“职业本科教育”。什么叫“职业本科教育”?就是,让职业专科学校升级为职业本科学校。职业本科学历跟大学本科学历一致,统一由教育部门授予学士学位。

在招生考试中,去除生源歧视,在考核文化成绩的同时,增加职业技能测试。同样采取优中择优的模式,而不是劣等生来职业大学。中国的普通本科大学生已经严重过剩了,当下中国真正需要扩招的是职业本科大学生,来弥补普通本科大学生在职业技能培训方面的不足。

在上大学这条路上,我们所有人都没有退路。但我们需要建设更多的职业大学,对大学生进行分流。

相信,大部分家长还是会选择让孩子上一所职业大学。学习不好,不代表动手能力不强。能学一门技术,毕业后,也不至于像现在的许多本科大学生一样,毕业后啥都不会,还眼高手低……(来源:牲产队 作者:牲产队长)





考研庞大数字背后 无数被学历裹挟的年轻人
【研究员】:wh

在就业市场中,研究生学历不再是“锦上添花”的条件,而是筛选简历时的“入场券”。硕士学历和985背景成为互联网企业的普遍要求,海外名校博士和核心期刊发表则成为了高校教职的标准,体制内越来越多的岗位也要求报考者具有研究生或博士学历。


【博览财经特稿】想要适应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要求,正确应对疫情后严峻的就业形势,必须褪去高学历光环,关注能力甚于学历,打破精英教育下的文凭崇拜。

陈婉驻扎在这里已经五个多月了。早上七点半,陈婉轻声从宿舍离开,走路的时候背单词,赶到朗读室占领一个好位置,八点准时开始背诵政治和专业课。中午花二十分钟解决午饭,接着继续学到晚上十点闭馆,无数个这样普通的日子拼凑出她的考研生活。

她的担忧并非多余,据中国教育在线最新发布的《2021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研究生报考规模在不断扩张,竞争愈发激烈。2020年报考人数是341万,2021年是377万,而2022年预计突破400万。可以预见,这样的涨势,未来几年并不会停止。在考生中,一战、二战考生是主力,但也不乏三战或四战的考生。

文凭通胀与就业压力

这一现象早在1979年就被美国学者兰德尔•柯林斯(Randall Collins)在《文凭社会》一书中称为“文凭通货膨胀”。即获得高等学历的人越来越多,岗位对于学历的要求也水涨船高,学历的价值正在迅速贬值。

在中国,这种现象也普遍存在。“以前觉得人大本科就业挺好的,但是了解过一些秋招信息后,发现没有硕士学历真的找不到好工作,也开始焦虑起来。”就业压力是陈婉选择考研的主要原因之一。

疫情的影响,使得就业形势更为严峻。为了不被就业市场所抛弃,不少毕业生只能选择通过考研增加自身砝码。与此同时,个体升学的选择又加剧了学历贬值的程度,迫使所有人陷入学历军备竞赛的怪圈。

在这种情况下,不少考生仍在二战甚至三战的苦海里挣扎,寻求“上岸”的机会。因为他们明白,即使只是一纸文凭,却也是他们改变自身处境的一线希望。然而,现实却更为残酷。

十年前,人们还在为北大毕业生卖猪肉的新闻感到诧异;而现在,985研究生进卷烟厂、清北博士扎堆街道办等现象已成为屡见不鲜的事实。不得不说,高等教育带来的阶层流动速度变慢了。在社会区隔愈发严重的大背景下,纵然考上研究生,想要过上理想体面的中产生活也并不容易。

在这种情况下,文化资本成为了精英自我复制的助推,以及其他非精英群体向上流动的壁垒。《出身:不平等的选拔与精英的自我复制》一书中有着类似的观点:在美国,同样是顶级学校的学生,精英家庭出身的学生却更容易找到高收入的工作。

然而,也有人主动选择回到小镇,拒绝被学历裹挟。在知乎一则“你为什么放弃考研?”的问题下,一位名为“狐狸芝芝”的答主坦言道:“研究生学历足以让未来的路平坦很多,所以我们趋之若鹜。但即使考上了研究生,我仍然想回家乡。那座四线的小城,人口稀少,交通闭塞。在我眼里,他乡再好,也并非故乡。”

考研人数暴涨背后,除了就业压力等因素,更离不开考研辅导机构的推波助澜。百万考研人数,意味着百亿级的考研辅导市场规模。

这笔不菲的报班费用吸引着不少教育机构入局,但如此庞大的市场也催生了诸多行业乱象。虚假宣传、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定价乱、违规经营等问题层出不穷。

除了课程内容,稳定安静的学习空间也是考生的一大需求。从线上的考研直播,到线下的付费自习室、考研寄宿基地,各类售卖空间与氛围的机构应运而生。

“白噪音式备考”、“考研 18h 不休息直播间”,类似标语泛滥在B站学习直播区;“拼搏一年,以后50年跻身上层社会”,这样的洗脑金句在考研寄宿基地里随处可见。当教育内卷愈演愈烈之时,考研人学习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能成为一门“永恒”生意。相关产业从四面八方伸出触手,将考研人包裹得严严实实、密不透风。

激增的考研人数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使得我们正视高等教育体系的内部危机。想要适应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要求,正确应对疫情后严峻的就业形势,必须褪去高学历光环,关注能力甚于学历,打破精英教育下的文凭崇拜,从文凭社会走向能力社会。

2020年9月,教育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意见》要求,优化培养类型结构,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原则上只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点以专业学位授权点为主。

可以预见,发展以实践为导向的专业型硕士是未来的趋势。但是目前不少高校的专业型硕士学位培养还延续着学术型硕士的培养理念和培养标准,缺乏专业学位的“应用性”和“职业性”。如何摆脱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影响,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当下很多高校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解决“有技能没学历”这个痛点。目前职业教育面临着社会地位低、资金少的尴尬窘境。为了让高等职业教育更有吸引力,国家曾多次尝试普通高校向应用型本科的转变。然而,各类高职院校却对“升本”充满了热情。一边是市场发展亟需大批高素质技术人才,另一边却是社会对于职教生根深蒂固的歧视和偏见。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破除唯学历的用人导向,以职业教育为手段,加强对专业设置和选择的引导,让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国家高端制造业发展。

总之,我们要警惕文凭泡沫化背后的人才浪费和教育失衡。一如学者李为民所言:“当代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诸多矛盾和困境,与上世纪前半叶美国社会面临的教育困境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它让我们清醒地看到,教育如果迷失了自身的价值追求,当人们为拥有文凭的花环而劳碌奔忙时,我们的社会最终收获的可能是文化的荆棘





1639991153802486.jpg
1639990870299847.jpg
1639990821111615.jpg
1639990811941734.jpg
1639990629181253.jpg
1639990617203971.jpg
1639990279649442.jpg
1639990269297079.jpg
1639990258664639.jpg
1639990236752810.jpg
1639990217869039.jpg
1639990186809651.jpg
1639989915438738.jpg
1639989874828380.jpg
1639989595135692.jpg
1639989160971519.jpg
1639988965677726.jpg
1640156924429260.jpg
1640156788738319.jpg
1640156776290286.jpg
1640156948184684.jpg
1639984902433806.jpg
1639984864587584.jpg
1639984837251469.jpg
1639984823921084.jpg
1639984814519236.jpg
1639984473760331.jpg
1639984442879483.jpg
1639984156820413.jpg
1639984144316681.jpg
1639984124909778.jpg
1639984092260510.jpg
1639983681690514.jpg
1639983647686106.jpg
1639983626236987.jpg
1639983610348682.jpg
1639982980260841.jpg
1639982967117982.jpg
1639982955192270.jpg
1639982931147273.jpg
163998290970862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销售微信,其他勿扰

通达信专业版破解版|通达信专业版破解版Level2破解mpv ( 晋ICP备19002725号 )

晋ICP备19002725号

GMT+8, 2024-11-24 00:30 , Processed in 0.09732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X3.4

© 2021-203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